编者按:粤港澳大湾区,囊括珠三角9市和香港、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,以不到全国0.6%的面积,创造全国12%的GDP。大湾区,小故事,大未来。4月15日起,人民日报社派出多路记者,走进广州、深圳、珠海、佛山、惠州、东莞、中山、江门、肇庆,实地采访各地推进大湾区建设的生动案例,亲身感知大湾区发展的澎湃春潮。
未至佛山,先生向往。
美食之都、粤剧之乡、制造业大市、GDP超万亿元……一张张闪亮名片涌上心头,心潮澎湃之时却又生出一丝疑惑:文化与工业、历史与现代,新旧之间,佛山究竟是怎样的?
心绪未平,车已驶入佛山禅城区,从历史烟云中走出的佛山逐渐清晰起来。置身岭南天地,青砖屋、石板路、雕花屋檐、蜿蜒街巷,在葱郁古树掩映下更显古朴气韵,仿若回到千年前的岭南古城。再一走进,主题咖啡馆、文艺杂货铺、服装首饰店,吃喝玩乐等设施一应俱全,俨然一副现代综合商业体的模样。
佛山岭南天地。人民日报记者 张武军摄
历史文化风貌与现代城市脉络在此碰撞融合,不仅为佛山旧城改造与城市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板,也释放了更多发展潜力和空间,吸引着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来此创新创业。正是看中岭南天地独具特色的商业环境和佛山潜在的消费市场,香港青年李国铭、叶伟俊毫不犹疑的将创业起点定在了岭南天地,如今二人开设的“THREE DROPS”叁·色创意餐厅已成为人气网红店。
旧貌换新颜、老城新活力。行走佛山,新与旧的对比随处可见。每秒下线2个电饭锅、每分钟生产100台微波炉、每天产出2万台冰箱、每年生产17亿只电子元件……从机械装备、家电家具等传统产业到机器人、新能源汽车、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,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,佛山始终砥砺前行,勇立潮头。目前,佛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超7000多家,拥有26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,“有家就有佛山制造”美名天下闻。
佛山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,生产线一片繁忙。人民日报记者 张武军摄
新与旧,这对矛盾体在佛山融洽共生、美美与共,看似容易,实则不易。走过千年,百尺竿头想要再进一步谈何容易?摆在佛山人面前的不仅是历史的荣光,更是潮头逐浪再登高的厚重责任。
城市面貌怎么改?发展空间如何拓?敢为天下先的佛山人求真务实、在摸索中前行。要开发也要保护,要创新也要坚守。在岭南天地,为了最大程度保护古迹风貌,一砖一瓦皆是手工拆卸,保留一部分,开发一部分,方有传统与现代和谐共融之象。新兴产业是未来,传统制造是基础,“传统制造业不仅不是夕阳产业,而是朝阳产业,常干常新,未来数字化转型空间广阔。”佛山市委副书记、代市长郭文海的话掷地有声、发人深省。步伐坚定,稳扎稳打,正是坚守“实干兴业”的发展理念,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才不是空中楼阁。
新旧转换,有些步子要慢,有些步子却慢不得。
“预计将腾出20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。”郭文海的话激起一片涟漪,“那不是相当于五分之一个香港。”“村村点火、户户冒烟”,村级工业园曾被誉为佛山制造业的产床,但时移世易,历史变迁下,旧时代的村级工业园形态破旧、产能低下、污染严重,亟需转型升级,为新时代现代制造产业园的建设腾空间、造环境。改革之路无坦途,闻鸡起舞、日夜兼程、风雨无阻,佛山知不足而奋进,“村改”工作开局良好。空间换动能,在生机蓬勃的粤港湾大湾区,佛山“村改”腾挪出的空间必将大有可为。
到中流击水,万水千山已过,进入湾区时刻,佛山正向着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发起总攻,我们期待着……
原标题:大湾观澜之佛山篇探寻佛山新与旧